保存桌面

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

期刊简介
QIKANJIANJIE
期刊名称: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知网收录
  • 主办单位: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、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(威海)
  • 国内刊号:集刊
  • 国际刊号:
  • 出刊周期:半年刊
  • 级别:知网收录
《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》(半年刊),创刊于2018年,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、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(威海)合作主办,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,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、中外文化发展现状、中国传统文化、多领域文化问题(比如经济、政治、社会、生态、外交、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)、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、世界文化思潮等。[查看详情]
投稿须知
TOUGAOXUZHI


《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》征稿启事

【2019年02期信息】

 

本集刊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文化研究,坚持学术第一的标准,依托经典,关注现实,追踪前沿,扶持青年,推进对话,助力创新。欢迎各方有马克思主义文化志趣者投稿支持!一旦刊用,即奉样刊和稿酬。

本集刊为半年刊,上半年截稿时间为9 月底,下半年截稿时间为4 月底。投稿文章请注明“一稿专投”并遵循以下格式规范。

(一)论文要件及字体字号等

1. 大标题,三号黑体;副标题,四号楷体,居中。

2. 作者,小四楷体,居中。

3. 作者简介(30 ~ 50 字),以当页脚注方式,注明姓名、单位、职称、职务及重要成果或研究方向,小五宋体。

4. 中文摘要(300 ~ 500 字)和关键词(3 ~ 5 个),五号楷体,关键词用分号隔开。

5. 正文,五号宋体,默认单倍行距。

6. 英文内容,包括题目、作者姓名、摘要、关键词,置于文末。

(二)正文层次及字体字号

一级标题:一(用四号黑体);二级标题:(一)(用小四黑体);三级标题:1.(用五号黑体);四级标题:(1)(用五号宋体加粗)。

(三)文中引文注释方式

参考文献统一采用当页脚注形式,每页单独排序,序号采用①②③,置于引文结束处的右上角。页下脚注的具体内容以及格式如下。

1. 专著

余英时:《中国近代宗教伦理与商业精神》,联经出版社,1987,第8 页。

〔法〕布迪厄:《实践与反思——反思社会学导论》,李猛等译,中央编译出版社,1998,第8 页。

Stewart Banner,How the Indians Lost Their Land :Law and Power on the Frontier , Cambridge: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2005,p.89.

Geoffrey C.Ward and Ken Burns,The War :An Intimate History ,1941-1945 ,New York:Knopf,2007,pp.52-53.

2. 文集

黄源盛:《民初大理院民事审判法源问题再探》,载李贵连主编《近代法研究》第1 辑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7,第5 页。

John D.Kelly, “Seeing Red:Mao Fetishism,Pax Americana,and the Moral Economy of War,” in Anthropology and Global Counterinsurgency ,edited by john D.kelly,Beatrice Jauregui,sean T.mitchell,and Jeremy Walton,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2010,pp.67-83.

3. 期刊

周雪光:《“关系产权”: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》,《社会学研究》2005 年第2 期。

Andrew G.Walder,“Markets and Inequality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:Toward Testable Theories,”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,1996(4),pp.1060-1073.

4. 报纸

吴兢、黄庆畅:《市县依法行政瞄准“三突破口”,告别“拍脑袋”决策》,《人民日报》2007 年8 月25 日,第x 版。

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引文尽量采用人民出版社的最新版本;引用中国古典文献,一般在引文后用括号注明作者及文献名及其章节即可。

(四)图表编排

1. 由于采用黑白印刷,故电子制作图表时颜色不宜过于丰富。

2. 遵循“先文后图表”的方式,图表与文字对应,并注明资料来源。

3. 图、表编号,如图1、图2;表1、表2,并注明图、表名称;图名统一放在图下中间位置,表名统一放在表上中间位置。

[查看详情]
相关评论(0
XIANGGUANPINGLUN